不知道的不代表不存在。

十七世紀荷蘭人入主台灣之前,台灣中部大肚溪流域有個王國,你知道嗎?大家好像以為鄭成功來台灣之前,台灣是一片空白。我們不是很認識台灣喔!

 

大肚王國 Duazdo Ongqog

 

大肚王國為16世紀中期臺灣原住巴布拉巴布薩巴則海和一部份洪雅所成立的「跨族群準王國」。領域範圍大約是大甲溪北岸的台中縣后里鄉之南至大肚溪流域,這個地區含括今天的台中縣南、彰化縣北,以及南投縣部份。依據蘇格蘭大衛·萊特(David Wright)的記載,大肚王國最強盛的時候曾統治27座村落。大肚王國的首領一直以Camachat為名,荷語稱為”Keizer van Middag”(意為「白天之王」)。大肚王國所轄村社的代表也叫Camachat,在清朝的土地文書中也有干仔轄、干馬轄、干仔旱等名稱。

 

直到一六四四年以前大肚王所統轄的村社都在荷蘭人的管轄之外,成獨立之勢 。不過,隨著荷蘭勢力的逐漸由南向北伸展,荷人與大肚王國的衝突遂日趨激烈。1645年一月,荷人武裝商隊遠征基隆、淡水,回程途中對大肚王的領土發動攻擊,摧毀反抗的十三個村社,殺死居民百餘人,此後十餘年間,大肚王和其他西海岸的村社一起被納入荷人的管轄區域內,首長受荷蘭人的封賜,政治權力的移轉、繼承亦須經由荷人認可,大肚王實際已喪失了獨立的地位。

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,其屯田兵力入侵大肚國王轄區,壓迫當地居民,引起了大肚國王阿德國讓與鄭軍之間的一連串激烈戰爭;初戰,鄭軍慘敗,大肚王國士氣高昂,後來鄭成功遣宿將黃安率大軍增援,經歷一番殘酷的斬刈屠殺之後,才將大肚王國的反抗勢力給平服下來。鄭經統治時期,大肚王國再次起兵反抗,復為黃安所撲滅,明鄭得到大肚台地以西,神岡等地,此後大肚王國勢力衰微。

1731)年爆發入清以來,中部地方首次平埔族社聯合大動,亦即,大甲西社事件,以北路平埔族群大甲西社(在今大甲鎮境)聯結其東鄰樸仔籬(今豐原、新社、石岡、東勢等地)等八社為主。事件爆發以來,由於官方人員殺死效軍良「番」大肚社社民,官府未能秉公處理,次年,再度引發大肚社糾集牛罵、沙轆等社,約二千餘名社民圍攻彰化縣治,波及大安、大肚兩溪沿岸的大動亂。

 

清國派王郡協同岸裡社的部分原住民征討,大甲西社事件經七個月始討平,官府「計擒獲男婦一千餘名,陣斬首級四十一,傷死十一名,軍前梟首一十八名」,為首的大甲西社社民林武力等十三名領導者被官方「斬首梟示」,而沙轆土官則被官方以「唆謀」、「詐降」之名,遭到「杖斃」的處分。事後清廷並改大甲西社為「德化社」、沙轆社為「遷善社」、牛罵社為「感恩社」、貓盂社為「興隆社」,以化各社投誠之心。經此事件的重創,大肚王國滅亡,其政治地位為大甲一帶的岸裡社所取代。沙轆社直到乾隆年間,其生計仍窮苦。台灣道劉良壁所寫〈沙轆行〉即對受重創的沙轆社族勢已非昔比之寫照。

『沙轆行』

曉出彰山北,北風何悽涼!晚出沙轆社,社番何 !\\十年大甲西,作歹自驚惶。牛罵及大肚,挺而走高岡。\\蠢爾無知番,番臂似螳螂;王師一雲集,取之如探囊。\\憶此沙轆社,先年未受創;王承為司馬,撫綏得其方;\\孫公為副臬,恤賞不計量。為言北路番,無如沙轆強;\\馬牛遍原野,黍稷盈倉箱;麻踏如飛健,牽手逞豔?。\\倘為千夫長,馭之衛疆場;張弓還挾矢,亦可壯金湯。\\奈何逢數奇,職守失其綱?勞役無休息,銖求不可當;\\窮番計無出,割肉以醫瘡。支應力不給,勢促乃跳梁。\\一朝分箭起,焚殺自猖狂;蠻聲振半線,羽鏃若飛蝗。\\調兵更遣將,蕩平落大荒。危哉沙轆社,幾希就滅亡!\\皇恩許遷善,生者還其鄉;番婦半寡居,番同少雁行。\\嗟乎沙轆番,盛衰物之常。祇今防廳廨,荒咽蔓道旁。\\造物寧惡滿,人事實不臧!履霜堅冰至,易戒惡可忘?\\夜深風颯颯,獨坐思茫茫。可牧人難得,惘然大息長!\\

 

參考文獻:

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數位典藏 http://www.ianthro.tw/p/64

維基百科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A4%A7%E8%82%9A%E7%8E%8B%E5%9C%8B 

台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http://citing.hohayan.net.tw/citing_content.asp?id=3833&keyword=%A4j%A8%7B%A4%FD%B0%EA

翁佳音,〈被遺忘的台灣原住民史——Quata(大肚番王)初考〉《臺灣風物》42卷4期,頁184

中村孝志著,許賢瑤譯,〈荷蘭統治下位於臺灣中西部的Quataong村落〉,《臺灣風物》43:4,1993,P229。

梁志輝、鍾幼蘭撰,《臺灣原住民史 平埔族史篇(中)-中台灣平埔族群史》,南投:省文獻會,2001.

文章標籤

Arthur IA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